每天都要經過的鯉魚山地標

每天看著它越看越難過

你說說這個像鯉魚嗎??

台東地標鯉魚山魚雕 像鯨不像鯉

台東市鯉魚山輪廓傳說似魚。(記者黃明堂攝)
台東縣政府說鯉魚山魚形意象是「鰲魚」,民眾搶摸魚頭想要「獨占鰲頭」。
(記者黃明堂攝)
神魚意象創作者林勝賢說,是以抽象手法表現鰲魚。
(記者黃明堂攝)
台東市鯉魚山入口意象昨天由縣長鄺麗貞揭幕,掀起一陣議論,紛指意象根本是鯨魚。(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鍾麗華/綜合報導〕台東市著名地標「鯉魚山」,今年由台東縣政府花費一百萬元打造魚形入口意象,台東縣長鄺麗貞昨天為其揭幕,民眾看到肥肥胖胖的魚造型,直說:「根本是鯨魚!」

有人說乾脆改名鯨魚山

黑色花崗岩打造的魚形意象長四公尺,有著圓滾滾的頭部,民眾十之八九都說它是鯨魚,也有人說像海豚,就是沒有人說像鯉魚。

還有人說,鯉魚山是台東市的守護神,魚連雙眼睛都沒有,怎麼保佑眾生?也有人說,魚意象旁明明寫著「鯉魚山」三個大字,卻花了大筆錢擺個鯨魚,簡直「愚」民。民眾抱怨鯉魚山跑出條鯨魚,乾脆改名鯨魚山算了。

由於在施作過程中,就有民眾質疑它的外形,台東縣府工務處特別在魚景旁加設「神魚護東台」解說牌釋疑,說這是阿美族神話中的「大鰲魚」。

設計者說 鰲魚做意象

設計者林勝賢解釋說,他是考據鯉魚山文史、訪查阿美族傳說,得知清治時期是叫鰲魚山,日治時期才被日本人改叫鯉魚山,阿美族則有段鰲魚困淺灘化成山丘的故事,加上古籍有「鯉躍龍門化成鰲」的說法,所以採用「鰲魚」做為意象,並根據鯉魚山山形及個人想像來設計。

鰲魚是神話中的魚,部分廟宇會彩繪龍頭魚身的鰲魚。林勝賢的鰲魚意象未見龍頭,也無鱗狀。林勝賢說,就像大家沒看過龍一樣,鰲魚是什麼樣,各憑想像。

林勝賢強調,縣府的原設計是像錦鯉池常見的錦鯉形投幣機,他認為太具象化,也太俗氣,所以改以藝術抽象手法設計,給予眾人想像空間。

專家說 看起來像Q版鯨魚

文史工作者趙川明說,魚形意象與鯉魚山形其實相去不遠,僅擺尾的形狀稍有出入。他認為藝術作品以創意取勝,民眾不必太在意它像什麼

鯨豚協會秘書長李明華表示,鯉魚山的雕塑看起來比較像Q版、卡通的鯨魚,從整體弧度與尾鰭的水平結構來看,確與鯨魚類似,但因為沒有鯨魚的胸鰭,頭部也不是呈現「又長又圓」的比例,因此她無法說雕塑就是鯨魚。

即將卸任縣長、轉戰立委補選的鄺麗貞昨天趁著人潮最多的清晨,先為「神魚」揭開紅布,司儀高喊預祝高票當選,隨後她向在山下的運動民眾握手,留下民眾對魚指指點點,也有民眾搶頭香摸魚頭,希望「獨占鰲頭」,博得好彩頭。

整修工程 共花三千萬

鯉魚山整修工程共花費三千萬元,含魚形入口意象一百多萬元、錦鯉路燈等照明設備五百多萬元,及鑲刻鯉魚木棧道、涼亭等設施

 

圖形1.jpg  

上面是我加上去的可愛吧!!

明明就是鯨魚硬要坳成鯉魚

鯉魚山的神話故事

在台東平原上流傳著一個「貓抓鯉魚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台東平原是一個人間仙境,這裡住了許多動物,因吸收日月精華

,慢慢修練成精,尤其是住在太平洋 的兩隻鯉魚精,

常會趁暗夜偷偷上岸擾亂百姓,還好台東平原也住著一隻貓精。

只要鯉魚精一上岸,就會發生貓抓鯉魚的戲碼,但這些妖精只要見到太陽,

就會幻化成石頭,一動也不動,直到太陽下山才會變回原形。

但每次貓即將抓到鯉魚時,不是被牠逃入海中,就是太陽升起,

就這樣追了好幾千萬年。有一天,鯉魚精又上岸危害百姓,還是被貓精發現,

免不了又是一場貓抓鯉魚的戰爭,追呀!追呀!公鯉魚跳入海裡,

就快抓到母鯉魚時,太陽出來了,母鯉魚及貓都變成山,佇立在台東平原上,

這時剛好有一艘西班牙船艦經過,看到有一座山寶石閃閃發亮,

於是派兵上岸將「魚眼」挖走,鯉魚失去靈性變不回原形,

而貓看到獵物不動牠也不動。從此以後,在台東平原上就看到一座「貓山」,

遠望著「鯉魚山」,而海上還有一條公鯉魚(綠島)回頭看鯉魚山,希望老婆趕快回來,

千年萬年等待。現在你到鯉魚山鐵馬道上(原鐵路),往衛星轉播站的峭壁上看,

還遺留一個深陷的眼框。圖中是由卑南大橋遠眺貓鯉雙山,

天氣陰暗,而且把貓山(近者)照大了,如果從岩灣 山上看下來會比較傳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很慢的釋迦 的頭像
    很慢的釋迦

    台東骨節整復--很慢的釋迦--

    很慢的釋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